设为首页 | 加入收藏 | 手机版 | 如来藏网: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

热搜: 涅槃  三乘菩提  悟道  菩提  公案  十信

当前位置:如来藏网>影音>三乘菩提系列讲座>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(三)

35、由如来寿量看佛菩萨悲愿(二) 正源老师

视频播放:
视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"另存为")
 
音频播放:
音频下载链接(点击右键"另存为")
 
由 正源老师开示
 

各位菩萨:阿弥陀佛!

欢迎收看正觉教团“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”弘法节目。这一集我们继续阐释 平实导师所著《法华经讲义》就《妙法莲华经》〈如来寿量品〉所演绎的义理。

上一集我们说到诸佛示现成佛,是为了应现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与众生所结善法缘有关,更与诸佛因地所发别愿有关。因为诸佛依最初受三归依时所发佛弟子通愿——四宏誓愿,就是要度尽无边众生,要成就无上佛道;所以最后身菩萨示现降生在一世界成就无上正等正觉——成佛,目的就是要度化这个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,也都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。

像 释迦牟尼佛在《悲华经》中开示:往昔过恒河沙等阿僧祇劫的删提岚世界善持大劫时,有一位转轮圣王名叫无诤念,当时住世的 宝藏如来在回答转轮圣王请问时,就说:【大王当知,诸菩萨等以愿力故,取清净土、离五浊恶;复有菩萨以愿力故,求五浊恶。】(《悲华经》卷2〈大施品 3〉)就是不论清净世界,或五浊的秽恶国土,都是依诸佛在因地行菩萨道时所发誓愿各个有异,由这不同的誓愿力而分别成就的。例如 阿弥陀佛发愿在没有畜生、饿鬼和地狱这三恶道,且人寿无量的纯一清净世界成佛,因而成就了依报、正报都极为庄严的极乐世界。

那么 释迦世尊又为何选择在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时成佛?在 世尊宣讲《悲华经》的法会中,有一位寂意菩萨摩诃萨听闻 世尊讲述:栴檀世界过去先佛 日月尊如来和之后绍继佛位的 莲华尊佛,都是在清净胜妙的国土成佛,佛寿都有三十中劫之久。寂意菩萨对于 世尊为何不选择在唯一大乘的清净庄严世界成佛,却选择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时成佛,并且要为四众学人宣说三乘佛法,而不是只说大乘法,心中生起了疑问,于是当场向 世尊禀白,请 世尊开示这其中的原由。

借着寂意菩萨请示的问题,世尊回答说:“善男子!菩萨摩诃萨以本愿故取净妙国,亦以愿故取不净土。何以故?善男子!菩萨摩诃萨成就大悲故,取斯弊恶不净土耳。是故吾以本愿,处此不净秽恶世界,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跟 宝藏如来回答无诤念转轮圣王一样,世尊告诉寂意菩萨:诸佛都是在因地菩萨位时,发了誓愿取清净胜妙国土,或取不清净国土;在污秽弊恶不净的娑婆世界成佛,也是因为 世尊在因地菩萨位时就成就了极大悲心的缘故。借此 世尊就对与会菩萨们宣说此事的因缘,还特别强调:“汝今谛听,善思念之,善受善持。”就是要大家仔细聆听,并且好好思维、系念,然后善加领受、忆持,如来是成就怎样的大悲心?是如何坚定发了要在这五浊恶世人寿百岁成佛的大誓愿?

世尊接着开示说:祂在因地行菩萨道时,是无诤念转轮圣王下的一名大臣,名字叫作宝海,是一个在家修行的梵志。宝海梵志有一个儿子,具足三十二大人相、八十种随形好;出生的时候,还有百千诸天共同来供养,因此就取名叫宝藏。宝藏长大后就剃除须发、法服出家,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还号宝藏如来,应供、正遍知、明行足、善逝、世间解、无上士、调御丈夫、天人师、佛、世尊。接着就立即开始转法轮,令百千无量亿那由他诸众生等,得生人、天或得解脱。如是利益诸天、人已,与百千亿那由他声闻大众,恭敬围绕,次第游行城邑聚落,渐到一城,名安周罗。这安周罗城,就是无诤念转轮圣王治理的城邦,宝藏如来就和声闻大众在去城不远的一个叫“阎浮”的园林中停留安顿下来。

这时转轮圣王知道 宝藏如来和僧众们来到阎浮林安止,心中生起了一个念头:“我今当往至于佛所,礼拜、围绕、供养、恭敬、尊重、赞叹。”就恭敬地来到 如来所在,如法如仪顶礼佛足,并在 如来默然允许后,除了衣服、饮食、卧具、汤药四事具备外,又再舍弃全部自己所用珍爱贵重之物乃至僮仆使从,足足供养 如来和僧众三个月。转轮圣王也还劝请王子和国中诸小王、大臣、人民:“汝等今者亦当如是舍所重物,诸供养具、僮使仆从,以奉施佛及诸圣众。”大众听闻后,也都欢喜受教奉行。

而同一时间,转轮圣王的大臣宝海梵志,因为是修行有果德的在家人,善于观天相占卜吉凶,也能观察面相预知未来,算是众生的功德田,也非常清楚世间福业的弊端;为了让大众未来都能获得世出世间的胜妙果,因而周遍到于阎浮提内,男子女人、童男童女一切人所,乞求所须。尔时,梵志先要施主:“汝今若能归依三宝,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,然后乃当受汝所施。”时阎浮提一切众生,其中乃至无有一人不从梵志受三归依、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。既令诸人受教诫已,即便受其所施之物。就是要求布施给他的人,一定都得先归依佛法僧三宝,以及发成就无上佛道的大愿,才会接受对方布施的物品。他就以这要求对方归依三宝,并且发愿成就大乘无上菩提的方便善巧,令百千亿无量众生安住于布施、调伏、善摄身口三种福业;就是布施植福、调伏贪瞋痴、善摄身口不造恶行,并且发起成佛的大誓愿。

而宝海梵志也前往 宝藏如来所在,恳求 如来应允他如同转轮圣王一样备办珍妙贵重的四事等物,供养 如来及僧团整整七年;如来也默然许可。等到七年供养圆满,梵志关心着:我已经以方便教导那么多阎浮提一切众生发大乘佛菩提心,誓愿要成就佛道,但也很想知道转轮圣王和诸王子们各自发了什么愿?于是心中生起一个念想:“若我来世必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,度未度者,解未解者;未离生老病死忧悲苦恼,悉令得离;未灭度者,令得灭度。定如是者,我于夜卧,当有诸天魔梵、诸龙及夜叉等,诸佛世尊、声闻沙门、婆罗门等,为我现梦说此圣王之所志求,为求人王?为求天王?为求声闻、辟支佛乘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?”

就是如果他所发证得无上正等菩提,救度众生的大愿,必定能够成就,那么应当有诸天等,乃至佛世尊在他睡梦中示现,让他知道转轮圣王发了怎样的誓愿。

后来,宝海梵志睡梦中梦见了三个景象。第一个景象是光明,由这光明就看见了十方如恒河沙数诸佛世界的每一尊如来,祂们都各赐给梵志一朵殊妙的莲花,每一朵莲花中间的花台都有七宝做成的宝盖,宝盖上都有日轮像,每一日轮都射出六十亿道光,而这些光明都进入到宝海梵志的口中。接着梵志看见自己身型高大整整一千由旬,并且就像明镜一般清净无垢;又看见自己肚子里有六十亿那由他百千尊菩萨,一一都在莲华上盘坐,受用着三昧正定。梵志又看见犹如太阳般光亮的花鬘,围绕着他高广的身体,同时也都飘扬着音乐,美妙胜过诸天的天乐。这是梦中的第一个景象。

宝海梵志看到的第二个景象,是转轮圣王全身都是污血,面容像猪一样,还四处奔走吃着各种的虫,吃完之后又坐下来在恶臭的树下,换成无量无数的众生来吃他的身体,最后只剩下白骨骷髅。转轮圣王的神识离开白骨之后,又反复不断地受生取得身体,但是经历的过程也都跟前一生一样。然后梵志又看到转轮圣王的一千个王子,或者面容像是猪,或者是象,或像是水牛、狮子、狐、狼、豹、猕猴等,他们一生又一生反复受生死亡的过程,也都跟转轮圣王一样。只有一位求声闻解脱果的王子,有天上花朵作成的璎珞装饰身体,可是却坐着窄小破旧的水牛车往南奔驰,走在不正确的道路上。

第三个景象,宝海梵志看到了四王天的四大天王、忉利天主释提桓因,还有色界初禅天大梵天王,都来到他的所在,告诉梵志说:“您四周十方如来赐给您的无量妙莲华,您如今应该先取一朵给转轮圣王,接着一千个王子也都各给一朵,其余给诸小王子们,剩下的再给你的孩子以及其他的人。”梵志听到了以后,就如这天王们所说,把花全部都取出来送了出去。

梦见这三个景象后,宝海梵志就醒过来,忆念梦中所看见这些情景,他马上就知道转轮圣王爱乐生死,贪著世乐,发的愿卑下。而诸王子中大多也都是发卑小下劣的愿,只有发心求声闻乘的王子,梦中所见才以天花作为璎珞,但仍然是乘坐着水牛车奔走在错误的道路上。梵志也明白:由于他教导阎浮提内一切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因此梦中能见到光明,也见到十方无量世界诸佛世尊;又因他满足七年供养 宝藏如来及僧团,所以梦中看见十方诸佛赐给他莲华;也因为他发无上正等正觉大乘菩提心的缘故,所以梦见十方诸佛授与他七宝盖。

至于“所见莲华台中见日轮像,有无量光明入我口中,及见大身满千由旬,七宝盖上以日为饰,及见腹中有六十亿百千菩萨,在莲华上结加趺坐,三昧正受。”这其中代表的意涵,以及梦中第三个景象,梵天等天主告诉他“应当将诸佛所赐给的妙莲花都送出去一事”,中间的道理则是他所无法理解的,于是梵志决定前往请示 宝藏佛,请求 如来帮他解除疑惑。

后来,宝海梵志去拜见 宝藏佛请求开示——梵志心中概略推知的景象,如来开示内容又更加详细;梵志所无法推知的景象,如来也为梵志解除了疑惑。例如,宝藏佛为梵志解说梦中第二个景象说:“有诸痴人住三福处,所谓布施、调伏、善摄身口。如是人等,当生魔天,有退没苦;若生人中,受生老病死忧悲恼苦、爱别离苦、怨憎会苦、所求不得苦;生饿鬼中,受饥渴苦;生畜生中,无明黑闇有断头苦;生地狱中,受种种苦。欲得不离如是诸苦,是故安住修三福处,愿求天王、转轮圣王,或欲主领一四天下,乃至主领四四天下;如是痴人食一切众生,是众生等复当还食如是痴人;如是展转,行于生死不可得量。梵志!如是梦者,即是久受生死之相貌也。”就是说除了人间有八苦,三恶道更有无明、饥渴等无尽的种种苦,生到天界也还是有报尽退没下堕之苦;所以能安住于三福业事,却以此发愿求诸天或转轮圣王的果报,正是展转行于无量生死的痴人。

宝藏如来所说正是转轮圣王及发愿求声闻菩提以外的其他王子们。宝海梵志听完了,就借这个机缘恳切劝导转轮圣王说:求人天果报的人都犹如愚痴的婴儿,不知要厌离诸苦;因为他们离善知识故,不作正善愿故,不行精进故,应得者不得故,应解者不解故,应证者不证故,痴如婴儿无所识别。唯菩提心能离诸苦,无有遗余而反生厌。世间生死,数数受苦,而更甘乐,遂令诸苦转复增长。说只求人天果报,就是背离真正善知识诸佛如来法教真义,他们不是发正确的善愿,不是行于正精进,应该修得的智慧不修,应该消除的烦恼不解,应该实证的法不证,犹如婴儿一般愚痴到无法识别;唯有发修证大乘菩提的佛菩提心才能舍离诸苦,不再有丝毫的苦剩余,也不再欣乐于人天果报。因为在三界世间轮转生死所承受一而再、再而三无穷尽的种种苦,就已经取代了生灭无常短暂的乐,更会导致诸苦反复不断增长。

接着宝海梵志又会如何劝导转轮圣王?圣王又会如何回应呢?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说明。

阿弥陀佛!

【浏览量 17次】
愿所有功德回向:

自归依佛,当愿众生,体解大道,发无上心;自归依法,当愿众生,深入经藏,智慧如海;自归依僧,当愿众生,统理大众,一切无碍。

愿以此功德,庄严佛净土;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涂苦;所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;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

Copyright © 2015-2018 如来藏 www.rulaizang.cn 版权所有
京ICP备15020842号